百年古董懷錶 「大八件」升值能力高

休閒

發布時間: 2015/04/02 17:11

最後更新: 2015/04/02 17:17

分享:

分享:

(左起)黃金琺瑯珍珠懷錶,估價為3.1萬至5萬元;玫瑰金獵殼懷表,估價為11.5萬至16港元和黃金琺瑯大八件懷錶,估價為18萬至30萬元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上世紀二十、三十年代繫錶帶的手錶開始出現並普及,於是比手錶更早出現百多年的懷錶(或稱陀錶),逐漸成為舊世界的象徵,也成為小眾收藏品。

在中國最早出現的懷錶,來自清代中期,當時一群歐洲錶匠為迎合中國奢華巿場,特別製造有「中國特色」的懷錶,這批稱為「中國巿場錶」或「大八件」的懷錶,屬老懷錶中的精品,近年在拍賣會中,成為中國收藏家的新寵。

這股收藏風近年由精品一直延伸,現時非「大八件」的平民老懷錶,也受內地藏家青睞,這類懷錶未必華麗,但繞有趣味,且「入場費」平易近人,由萬多到幾十萬港元都有交易,相對名畫古玉低。有行內人士估計,老懷錶在10年間升值超過3倍。

蘇鈞是較早已開始收藏老懷錶的內地收藏家,現居東莞,九十年代起從廣州跑到北京、上海,找尋心頭好。

今年59歲的他笑言,當時對懷錶很着迷,記得第一隻老懷錶,是在北京賣舊貨的潘家園遇到。

我經常去那裏逛,認識一位賣雜架的伯伯,有一天他說有好東西給我看,從懷裏掏出一個報紙包。

舊報紙包着的原來是一枚銀殼懷錶,錶盤直徑約3至4公分,蘇鈞拿在手上,眼前一亮,因這枚懷錶不僅是伯伯口中所說的進口貨那麼簡單,更是一枚「大八件」懷錶。

廣州收藏家蘇鈞有20多年收藏懷錶經驗,現時佔他整體鐘錶收藏約三成至四成,約20枚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微細零件刻上蔓草

「大八件」懷錶被視為古董懷錶中的精品,因其錶芯有8個組件,而「八」又跟「發」同音,有好兆頭之意。

18世紀歐洲製錶業已十分成熟,當時未有手錶,錶匠只造懷錶,他們還製造迎合中國巿場的懷錶,出口到中國。

當時歐洲人眼中,中國是一個叫愛新覺羅氏家族統治的地方,是富裕之國,皇族權貴錦衣肉食,為迎合這群高端客群的奢華口味,歐洲錶匠會用上矜貴材料金銀、寶石及珍珠等,外殼畫上亮麗彩繪,把懷錶製造得精緻華麗及極富裝飾性;部分懷錶更有自鳴報時、日期顯示及人偶擺動等功能。

這種奢華懷錶被稱為「中國巿場錶」(Pocket Watch for Chinese Market),或稱為「大八件」。

蘇鈞拿出自己其中一件收藏,是19世紀製造、出自瑞士播威(Bovet)的「大八件」懷錶。外表不算奢華,打開懷錶的銀蓋,裏面有「播威」兩個中文字,再掀開錶底,裏面錶芯小如指甲般的零件上,竟全都刻上如蔓草的圖案,銅鎏金零件配上這些精緻花紋,極為瑰麗。

這種懷錶為中國巿場而刻有中文名字,而錶芯上的花紋,是人手用刀刻出來的。以前的人把玩懷錶,打開錶芯看到裏面幼如頭髮的美麗花紋,就有一種趣味性。

蘇鈞喜歡收藏老懷錶,跟他的職業有關。他是家裏做鐘錶維修的第三代,自小已懂拆錶,後在國營公司做鐘錶維修,一做幾十年,現為廣東省收藏家協會鐘錶專業委員會主任。

我鍾意老懷錶,是從維修人的角度去看。從這些老懷錶,讓我看到不同的鐘錶構造,錶匠怎樣做錶,這是我覺得有興趣的地方。

他有一枚估計於1800年之前製造的瑞士懷錶,當時的錶芯手工較粗糙,未有螺絲,錶匠只是用釘來夾着錶芯所有零件,讓他看到較「原始」的懷錶製造。

10年間升值逾3倍

他亦曾在地攤買下一件「大八件」懷錶的錶芯,那懷錶的錶殼已不見,只剩機芯,別人眼中的「不明物體」,他卻如獲至寶。

他又曾經買了一枚壞的老懷錶,把它的機芯拆出浸油一年,再把它修好。這些懷錶收藏品,都是蘇鈞過去20年來以低價買入。

一枚歐洲懷錶的價值,在清代皇族權貴間,相等於一個莊園,百年過去,滄海變桑田,當年蘇鈞在北京買下首枚老懷錶時,僅用1,000元人民幣,雖然九十年代在內地那並不算是小數目。

「那時候,見到很多懷錶,也沒人去收藏。」有20多年收藏老懷錶的蘇鈞估計,內地老懷錶價格在10年間升逾3倍,他舉例,10年以3,000元人民幣買入的老懷錶,現在開價要1萬元人民幣;被視為精品的「大八件」懷錶,在拍賣會上價格升得更高。

內地客追高懷錶價

去年年底美國《紐約時報》就以「中國人炒熱古董懷錶巿場」為題,指中國人近年開始活躍於老懷錶拍賣會的競投中。

過往收藏懷錶主要是外國人,最為人所知是香港滙豐銀行前主席沈弼(Sandberg),他的藏品被視為精品中的精品,其中一件來自1800年製造的「大八件」,於2011年在港拍賣成交價212萬港元。

百達翡麗黃金琺瑯懷錶,估價為4.5萬至10萬元。(相片來源:iMoney智富雜誌)

報道指,富裕了的中國人,希望從外國人手上,買回這些對中國有歷史意義的懷錶,並把收藏範圍延伸至其他非「大八件」的國內外老懷錶,令老懷錶價值被追高,例如一枚款式較簡單的金屬老懷錶,在八十年代賣2萬美元(約15.6萬港元),隨後跌價至6,000美元(約4.67萬港元),近年卻回升至2萬至3萬美元間(約15.6萬至23.3萬港元)。

近十年八載,加入收藏老懷錶的人多了,在上海甚至有老懷錶專門店,讓藏友交流及買賣。盡管如此,懷錶收藏在鐘錶收藏圈子裏,仍是小眾。

蘇鈞坦言,自己對老懷錶的熱情已大不如前,不少藏品已賣出,現時老懷錶佔他鐘錶整體收藏僅三成至四成,不過20枚。

雖然老懷錶價值拾級而上,但跟名錶名畫比較,賣價相對仍低,是以成為另類收藏的新選擇。香港保利拍賣珠寶及鐘錶部門主管于文浩舉例說:

同是百達翡麗這個品牌,可以報時分秒、狀態良好,一枚款式較間單、過百年的古董懷錶,賣價約20萬至30萬港元,但手錶賣價要300萬港元。

他笑言,若要把老懷錶送回原來錶廠維修,費用可能要數十萬元計,隨時比買價更高。

入門價更平易近人

他又指,現時的老牌錶商,有過百年歷史的,如奧米加(Omega)、播威(Bovet)及百達翡麗(Patek Philippe)等,都有生產過「大八件」懷錶。

今年年初有拍賣行拍賣一枚瑞士錶商播威於1870年製造的花束黃金及琺瑯「大八件」懷錶,估價26萬至44萬元,最後成交價連佣金為65萬元,相對動輒過百萬元的現代中國油畫或名錶,算是較平易近人。

至於老懷錶的升值力,他指要視乎懷錶的稀有程度、款式、狀態等,保存完好甚至仍能運行的「大八件」懷錶,升值能力當然高,但這類精品在巿場上已買少見少,由於其稀有,藏家買入後少有放出拍賣。

于文浩表示,現時內地人收藏手錶,以百達翡麗(Patek Philippe)及江詩丹頓(Vacheron Constantin)最火紅。

至於老懷錶,收藏圈子狹窄,懷錶收藏家須擁有相當的鑑賞水平,例如對物料及機件構造等有所認識,故是小眾中的小眾。

由於並非收藏圈的主流,因此少有老懷表的拍賣專場舉行,只會每次三、兩枚散見於拍賣會上。

收藏老懷錶貼士

1. 是否有品牌的?有品牌的比沒有品牌的升值力較高。

2. 年代有多久遠?年代愈久遠,價值會更高。

3. 狀態是否完好?外表有沒有損毀或花痕;若運作正常,價值更高。

4. 是否稀有款式或有特別功能?以貴金屬或寶石裝飾或繪上特別圖畫如春宮圖等;又或附有自鳴功能或擺動人偶等。

5. 有否體現歷史感?例如有紀念意義或繪有特別人物等。

(節錄)

原文刊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388期(收費閲讀),標題經TOPick修改,原題為「古董懷錶 入場費平過名錶」

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

撰文 : iMoney 智富雜誌